截至今天,上海阳性已经有25万了。有人说吴女士耽误了最佳的防疫时间。事实上问题不在她。
比起吴女士,我觉得,上海疫情期间的一些“迷”之操作更应该引起大家的警惕。比如“丁丁保卫战”、“欧巴生日会”、“抗疫晚会”。
疫情期间的上海,出现了一些迷之操作。明眼人都觉得不合适的事情,那些人却是乐此不彼。最早是六院的那个“丁丁保卫战”,当时疫情已经开始了,医疗资源已经开始紧张了,作为普通人,很多人已经出现了就医难的问题。但是六院却因为保卫了洋丁而发文大肆宣传,最终认错删文。
接着就是华东师大的“住校教师”违反疫情期间不能聚集的规定,给韩国留学生过生日。他们深知此事不合适,特意没有在中文社交平台发文,而是选择了外文宣传。东窗事发后,学校也
做了所谓的诚恳的道歉。
最让人看不懂的就是东方卫视的抗疫晚会。这个叫法,确实新鲜。疫情三年了,从来没有哪个地方想到要办这样的一台晚会。
上海昨日新增2.6万了,在这样的局面下,还准备播抗疫晚会?此事刚刚预告后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抵制。最终台里决定取消播放。
隔壁邻居,90岁的张大爷说,活了这么大一把岁数,我愣是没看懂这波操作啥意思啊?疫情正在高位运行,有那么一拨人就想“庆祝”了,这得多急啊?
跟张大爷说,这个晚会,即便是疫情结束也不能播。
疫情期间,最苦的是一线的工作人员和老百姓,为什么要聚焦明星。今时不同往日了,大家已经不再追星了。就拿这段时间来说,上海市民最需要的是如何买菜,而不是来自所谓的明星的问候。
几乎可以肯定,那些所谓的明星一定不会缺菜吃。
假如真的要做节目,可以做个纪录片,拍一些大白和老百姓。聚焦疫情之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聚焦一线工作人员的努力。这些才是正能量啊!
疫情还在继续,真心不希望上海再次出现类似这样的迷之操作。上面提到的三件事情,你最讨厌哪个?
不要再消耗大家对这座城市的“好感”。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