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李碗容
通讯员卓张鹏
“李老师,我想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书籍,想您给我推荐一本适合的。”还未返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20级任鹏飞,就忙着和任课老师交流学习内容。这个寒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都在忙碌着,学生们也随时随地进行思政课程学习。
大二学年,任鹏飞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学习。和传统的实践课程学习不同,该课程将实践时间充分交还给学生。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主选择实践学习方式。“品牌活动创建和社会调查研究是他们必学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的自选学习内容。”任课老师、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世黎教授介绍。他介绍,该课程还有经典著作阅读、志愿服务活动、红色主题参访和正能量分享等内容。
学生上思政课
“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老师设计的内容很有意思,经典著作阅读、志愿服务活动还有正能量分享都特别有意义。”任鹏飞笑着分享,最近他正在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籍《哲学是什么》,后面他还在计划完成正能量分享内容。
在这样的思政教学中,很多学生和任鹏飞一样学习获得感逐步提升,思政教学日益成为“明星课堂”。“明星课堂”上,经常会有两名名师为学生授课,课程教学中智能化数字化随处可见,课程考核上还有各类开放性的考核形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是一门双师示范课。课上一位同学《从5G引领看中国崛起》展示结束后,任课教师柳红霞点评道:“这位同学思路清晰,表达连贯,向我们介绍了5G技术的发展现状。而且,他还将科技与人文结合,使讲解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教师张瑞堂接着称赞。两位教师无缝衔接,默契配合,从多个角度对党和中央相关政策进行解读,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双师课堂
张瑞堂和柳红霞两位教师采取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将课堂知识点融入到轻松的聊天语境当中,循序渐进。两位老师多维阐释问题,同时与学生互动,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增强了教学的思辨性。
“听两位老师讲课的感受就是在徜徉知识海洋的同时,体验不一样的趣味性,因为两个‘大佬’在一起总能擦出有趣的火花!两个老师上课的话会给我们带来更为丰富的课堂内容,对于同一个问题也能体会到不同老师独特的见解,有助于帮助我们扩展看待问题的角度。”该校金融学生张莉媛说。
老师集体备课
“明星课堂”的背后,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李世黎教授介绍,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从2015年1月开始,持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在教学内容的专题化、教学方法的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规范化、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等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到“四联并举以联增效”,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