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剑
在酝酿数月之后,拜登终于宣布新任驻华大使提名结果,他提名尼古拉斯·伯恩斯出任这一职务,这一提名还需参议院通关。在美国连遭重挫之际,拜登选择正视与中国的沟通渠道,有何目的呢?
(伯恩斯和拜登在一块)
据媒体报道,白宫在当地时间20日确认了拜登的提名计划,如果美国参议院确认伯恩斯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则意味着拜登对华政策的重大调整,并可能意味着中美关系进入新轨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信号都是乐观的,毕竟美国现在几乎所有事务都会联系到中国,而且美国到哪里都喜欢抹黑中国。只不过,在美国自己面临多重困境的情况下,拜登不得不选择低头,美国放弃了“从实力地位出发”的傲慢,而改为相对务实的外交接触。
(王毅会见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并对美方划出“三点红线”)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份,美媒就透露了伯恩斯可能成为拜登人选的消息。伯恩斯何许人?他的最大标签就是外交经验丰富,65岁的伯恩斯已经在美国联邦政府工作了27年,他做过美国国务院的发言人,做过美驻希腊大使,做过美驻北约代表,小布什时期,他还做过美国国务院主管政务的副国务卿。去年拜登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伯恩斯也是外交顾问成员。虽然他现在在当教授,但明显拜登不可能不给他安排一个职务。
(图中伯恩斯在鲍威尔后面)
伯恩斯本身就专攻欧洲历史、国际关系、国际经济、美国外交等领域,他的外交属性大于政客属性,拜登应该是想找一个能干事的,而不是要一个政客去凑场面。事实上,自从911事件发生以后,伯恩斯就负责了美国和北约的一致对外政策协调工作。众所周知,正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启动了在阿富汗的20年战争行动。而伯恩斯还支持伊拉克战争,他曾经和小布什和鲍威尔“同框”过。而鲍威尔正是指责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并推动伊拉克战争的美国前国务卿。
(鲍威尔的“洗衣粉名场面”,后面被特朗普证实是谎言)
可见,伯恩斯本身也不是什么“善类”,而且他并不是专业的“中国通”,拜登任命他出任驻华大使,有可能是找不到更好的人选,也可能是因为伯恩斯服务过多届美国政府,具备包容性。同时,他本人对中国也有过复杂的表述,他不同意中美脱离接触,而且认为在气候和疫情等问题上,中美需要合作。但他又把中美关系定义为竞争,并称具有挑战性。伯恩斯还曾对中欧关系发展和涉疆、涉港问题评头论足,他不是什么好角色,但他还是承认合作的重要性,这应该是拜登权衡再三之后选择他的原因。
(美国在阿富汗的失败一幕)
归根到底,这是美国不服气,但又不得不妥协低头的表现。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至少有三个原因迫使美国不得不这么做,其一是美国自身实力衰落,中国处于良性发展的轨道,美国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从实力地位出发”挑衅中国的资格,所以只有换种态度好好谈;其二是美国自身遭遇重大挫折,对外方面,美国在阿富汗惨败,信誉跌入谷底,盟友怨声载道,对内方面,美国疫情失控,经济低迷,债台高筑,社会危机凸显;其三是中美本身就关系密切,伯恩斯自己都承认合作的必要性,美国无法回避与中国对话合作的议题。
(美国抗疫失败)
所以,拜登提名伯恩斯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背景是复杂的,动机也不是单一的。中美互派大使,对双方关系的改善有积极意义。但也没有过度乐观的必要,美国只是因为被中国怼服了,而且美国自己的表现又不争气,所以才不得不低头。对于美国接下来的表现,还是要听其言论,观其动静,再做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