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沧海明月生
据医学家统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平均每天会排放15个屁,产生大约500毫升的废气。
古代人将这事称作“撒屁”、“放气”,文雅点又称作“泄气”、“失气”。
是不能随便放的。
01
据《左传》所载,春秋时鲁庄公的一位妃子恃宠而骄,在公众场所秀恩爱,不免有失礼之举。
有次齐国使臣来访,当着众人的面,这妃子一个闷屁熏得齐国使臣狂吐不止。
这事传开后,鲁国人很快成了诸国的笑柄。
此后诸国都对后宫女眷的言行加强了约束,以秦国最严:
后宫妃嫔自王后以下,均不得在朝堂上放屁;
王后可以在任何地方放屁,但必须回避秦王;
夫人不得在王后与秦王面前放屁,而美人则不得在秦王、王后及夫人面前放屁。
以此类推。
如果一位夫人要避开王后去放一个屁,至少要相隔一门,相距30尺,只要在这个安全距离外,即便还是臭到了王后,也不会受到责罚。
除了放屁以外,大小便乃至脚臭、狐臭,后宫礼法均有细密的规定。
02
北宋宋哲宗年间,官员邵篪[chí]不仅名字取得怪,人也长得异于常人。
邵篪身形魁梧,高鼻深目,一头大卷毛,外加一脸络腮胡,远而观之,如同一头健壮的雄狮。
看似威猛的邵篪,却是个平庸货色。
自中得进士后,岗位换了一圈,也没听说干出什么名堂来。
(历任司农寺丞、承议郎、开封府推官、都官郎中、驾部郎中、金部郎中、户部郎中)
令他青史留名的,是一个屁,一个响亮的屁。
一次朝会,满朝文武为朝政争执得唾沫横飞。
邵篪却没忍住腹中胀气,放了一个屁。
众人纷纷为之侧目。
宋哲宗感到自尊遭到挑战,如此场所,你却肆意放屁,莫非是在讥讽朕说的都是屁话?
随后一纸诏令,将邵篪打发到州县。
经此一事,邵篪被好事者冠以“泄气狮子”的绰号,直到明代,还有人将其当作笑料。
明人赵南星在其著作《笑赞》中就这样评价他:
“邵篪流风余韵,他无所闻,以上殿泄气,至今传之。不然,几与草木同腐矣”。
03
苏东坡与好友佛印隔江而居,两人经常一起谈禅论佛。
这天,苏东坡自认参禅境界有所提升,于是洋洋自得的写下这样一首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虽然只有简短的二十字,寓意却自命不凡,表面上以佛喻己,实则借佛标榜自己深得佛法要义。
随后命书童将诗送往佛印处显摆。
佛印随笔题下一字让书童带回。
苏东坡满心欢喜打开一看,只见一个硕大的“屁”字赫然入目。
尴尬不已的苏东坡立刻过江找佛印理论:你不赞叹赏识也就罢了,怎能恶语伤人?...
佛印哈哈大笑:“你不是已经“八风吹不动”了吗,怎么会因为一个“屁”字就过江了呢?
苏东坡闻后羞愧不已,于是便传出了“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段子。
04
南宋宋宁宗年间,京兆尹章宗卿为人诙谐,常以妙语戏谑他人。
一天,同僚们在一起聊天,一位名为吴棣的人调侃道:
“鸟覆翼之”。
章宗卿的字为“翼之”,言外之意,章宗卿被大鸟罩住了。
章宗卿泰然自若,过了一会儿对众人说:
“方才我和诸位聊天,忽然闻到一股恶臭味儿,却不知是从哪儿来的,我认为是我弟弟达之放的,我方才悄悄对他说:‘吾弟吾弟,众皆在此说话,吾弟却在此放屁!’”
“吾弟”谐音为“吴棣”,章宗卿以隐语方式,嘲讽吴棣说的话如同放屁一般,奇臭无比。
众人哄堂大笑。
05
还是宋宁宗时代。
福建神童林观以才思敏捷闻名乡里。
七岁时候,林观在集市上自称可以卖诗为生,有人逗他说:
“你可不可以写一首咏屁的诗?”
林观过略加思索,吟出一首:
视之不见名曰希,听之不闻名曰夷,
不啻若自其口出,人皆掩鼻而过之。
围观者无不大笑,唯独那逗乐者悻悻而退。
06
放屁,甚至还闹出过命案。
《太平御览》就记载了这么一桩命案:
巴郡人宋迁和母亲一起去亲戚家喝酒,宋迁母亲忍不住放了一个屁。
亲戚认为是宋迁放的,埋怨他说:“你太无礼了,你母亲还在上面坐着!”
宋迁回:“我肚子疼,忍不住放气,人都有气,怎么我就不能放气。”
最后,双方气急败坏,亲戚抄起一个木杖就把宋迁打死了。
07
明代学者陈眉公在《时兴笑话》中讲述了这么一则笑话:
一朝中高官的宾客,惯于奉承大佬。
某一天,这位高官当众放了一个屁。
客人问:“哪里发出的响声?”
高官说:“是我放了一个屁。”
客人奉承道:“没闻到臭味儿啊!”
高官说:“我听说好人的屁不臭可不是好事儿。”
客人用手扇动着说:“才闻到臭味儿!”
08
两军对峙,先用屁向对方发动一轮攻击,这么脑洞清奇的场面,源自江户时代的日本。
总长度达10米,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屁合战绘卷》就描绘了一系列日本古代用屁打仗的场景:
战场上有一种职业放屁人,战前需要吃大量豆制品等食物,吃得越多,威力越强,这样放出来的屁才有可能突破盾牌、熏翻敌人…
这类人在幕府中还有专门的职位,其中“屁艺”高超的大神,被风雅地称为“降雾花开男”。
因为画风过于写实,至今仍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09
海角天涯走一遭,算来只有住山高。
昔年羊肉街头过,也曾惹得一身臊。
闲看乡人着矢棋,新兴象有过河时。
马儿蹩脚由他走,我只装呆总不知。
春叫猫儿猫叫春,听它越叫越精神。
老僧也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
上述这些风格独特的诗,可不是出自某厕所角落,而是被堂而皇之载入史册的诗句。
它们全部出自一部看上去不怎么正经的诗集《牛山四十屁》。
原创者,志明和尚,是明朝牛首山上的一位高僧。
他虽出家避世,却狂放不羁,给自己取了两个绰号:一为铁汉,一为铁屎。
志明和尚将自己日常所作的诙谐妙语汇编成诗集,或许因为太过离经叛道,流传至今只剩三十首。
据说,被删除的那十首,才是诗中精华。
参考资料:《左传》、《笑赞》《癸辛杂识》《山房随笔》《太平御览》《时兴笑话》
FxPro浦汇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