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术培训学校 http://www.ayhmjy.com/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期的拍摄地点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
这里的故事要从九十年前的冬天说起。那一年,一支孤军在强大敌军的围追堵截中艰难转进。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从大别山到陕南,他们孤军突围。从陕南到川北,他们出奇制胜。
从天池寺经核桃树到巴中,二百一十里山道,人烟绝迹。他们衣单鞋缺,装备低劣。但是,这些困难没有阻止住他们坚定的步伐。
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这支孤军不仅突出了重围,而且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敌人因为恐惧而疯狂。1933年2月,四川军阀田颂尧集中三十八个团,六万余人,发起了三路围攻。红四方面军连续激战四个月,彻底粉碎了敌军的围攻,毙伤俘敌二万四千余人吗,缴获长短枪八千余支,机枪二百余挺,迫击炮五百余门。
短短十个月,红四方面军从一万余人,发展到正规军八万余人,地方武装十余万人。根据地也壮大到二十三个县,四万两千平方公里,五百多万人口。成为全国排名第二的苏区。
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傅崇碧、吴瑞林、廖承志、张思德……都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今天的巴中市通江县,昔日作为根据地首府,成为仅次于瑞金的第二大红色名城。
看着不断壮大的苏区,不甘失败的敌人发起了规模更大的新攻势,
1933年10月4日,刘湘接受蒋介石的委任状,正式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他纠集四川各路军阀,集中一百一十多个团,二十万兵力,在空军支援下,发起了六路围攻。激战持续到第二年的9月中旬,你们再次取得辉煌胜利,毙伤敌军六万余人,俘虏两万余人,缴获枪支三万余支、炮一百余门。并在缺乏防空武器的情况下,击落敌军战机一架。
鼎盛时期,川陕革命根据地达到4.2万平方公里,有600万人口,23个县,1个特别市。其中,32万人参加红军,14.23万红军战士英勇牺牲。48.9万人民群众参加各级地方武装组织,26.7万人民群众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200多万人民群众参加各种支前活动。
据统计,曾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战斗过的红军指战员中,产生了国家主席一人(李先念),党中央副主席一人(李德生),元帅一人(徐向前),将军二百余人。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
“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这使得蒋介石与四川军阀都不得不在红四方面军伟大的胜利面前发抖起来。”
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红四方面军在方面军总医院所在地王坪镇,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红军陵园。
站在陵园前,可以清晰看到红云岩上的震撼字迹:赤化全川。
这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也是人类目前能够找到的,最恒久的流传手段。
走进陵园,看到的是一个独特设计的墓碑,上面有一个“倒悬”的党徽。代表“党徽低垂,全党同悲”。
这个创意的设计者,是著名的女中豪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
她还题写了碑文:
为工农而牺牲
是革命的先驱
横批:万世光荣。
在这纪念碑的后面,长眠着红四方面军的二万五千零四十八位烈士。
他们中,有老战士,也有红小鬼;有男战士,也有女战士。
英名墙上,很多人只留下了幼名,还有的只留下了姓和参加红军前的职业。
但更多的人,什么也没有留下。
二万五千零四十八位烈士中,留下姓名的只有七千八百二十三人。
一万一千多块墓碑下,长眠着一万七千二百二十五位无名烈士。
回首来时路,革命胜利的背后,是万千先烈的牺牲。
牢记历史,方能不忘初心。那些逝去的身影,其实从未远去。他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永生,我们在他们的基础上前行。
这就是历史,就是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