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渔民“协巡员”获国际巡护员大奖

蜀门sf http://www.panasonicdomo.com

  (上接一版)20世纪90年代,是王第友家最好的光景。“那个时候,江里鱼多。”王第友回忆,夫妻俩打鱼归来,船上满是江鱼和河蟹,一家人年收入有10多万元。然而,妻子高菊珍因为常年受风患上了风湿,落下胃病,长江的江鱼种类也一年比一年少,王第友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6年,王第友主动“洗脚上岸”。渔网再也没有下过水,渔船闲置在岸边,而对于王第友来说,相比于放弃30多年的捕鱼营生,江面上时常看到的鱼翻白肚的场景,更让他心痛。慢慢地,他还当起了义务宣传员,呼吁大家合法适度捕捞,保护江豚等长江水生生物。2020年1月1日,“长江禁渔”政策落地。为妥善解决禁捕退捕后渔民生计问题,濂溪区出台了《重点水域渔民退捕补偿及养老保障转产转业实施办法》。按照“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的总体目标,濂溪区积极帮助渔民转岗转业,还聘用渔民成立协助巡护员队伍。

  这一政策,让王第友从老渔民“变身”成为职业协助巡护员,他还把自己的一条渔船改造成为巡护船,协助主管部门观察水面上的环境动态。在政策引导和王第友的鼓励下,同村的钟祥志、杨发云、杨法林也加入到了队伍中。他们4人组建了九江市第一支由老渔民组成的协助巡护队。虽然有着几十年的下江经验,王第友的协助巡护员工作却并非一帆风顺,起初渔民们的不理解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此,王第友拿起书本,熟记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耐心劝导,普及知识,加强巡航。在和渔政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非法捕捞行为以及非法渔具不见了踪影,巡护水域范围内,长江江豚数量明显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现在,王第友下江次数比打鱼时还要多。守护着养育世代百姓的江水,尽管辛苦,却有着难以言说的自豪感。“我的两个儿子都没有随我打鱼。”王第友家三代以打鱼为生,到他这应该是最后一代了。从打鱼到护鱼,王第友相信,随着大家观念的转变,未来的江鱼种类会越来越多,水生环境一定会更好。

(文章来源:九江日报)

文章来源:九江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