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王靠借钱过活,一分钱不仅没难倒英雄汉,竟还推动了议会制度

传奇世界sf http://http:/www.scxww.cn

中世纪流传着一句名言,叫做“国王靠自己过活”,意思是国王的权威十分狭窄,甚至无法在国内征收高额的税费,以至于要依赖自己的王室领地才能生活。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中世纪国王的权力一度是十分衰落的,王室的财政状况也不太乐观。那么王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中世纪国王也懂经济学?

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的问题,英国国王先人一步,想出了一招绝妙的方法。从亨利二世开始,国王们更多依靠财政改革去获取资金。其中,依靠借贷“预支收入”的方法逐渐被历代政府沿用。从13世纪开始,英格兰国家已向近代财政国家的模式转型,不再走“有多少钱、花多少钱”的老路子,而是走上了一条“透支消费”的道路。

“胡吃海喝”的王室餐宴

借钱明明是一件十分窘迫的事情,为什么反倒对英王和西欧社会都产生了好处呢?从个人关系上说,无论是“借钱”还是“制造欠款”,总的来说都是一种经济承诺。早在阿尔弗雷德大帝时期,他就在“兄长篡位”时向贵族们承诺,等他上位之后,一定会给每个帮助他的人给予经济上的补偿。这种适当的“欠款”有利于增强国王与支持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坏事。

二、英王贷款活动的历史背景

首先,英王们的确会在经济窘迫的状况下急需贷款,比如英法战争、苏格兰战争或十字军东征期间用度就极其巨大。从亨利二世开始,原本为王室义务服役的贵族们,都要改交一种叫做“盾牌钱”的佣金,这笔固定的岁入虽然能解决国王花钱雇佣军队的需要,但时过境迁,物价的膨胀使盾牌钱显得无足轻重。

其次,英王们还需要供养身边数百计的宫廷人员,包括国王内廷、外庭的教俗贵族,以及穿金戴银的王室成员们。据统计,仅仅是随爱德华一世行军至苏格兰的宫廷随从们的用度,就要占国王统治年金的一半以上,更别提平日里在宫殿内消耗甚巨的公主、宠臣、侍从和仆人们了。不过,如果说国王们没有借款就无法过活,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百年战争中的英法雇佣军

其实,欧洲的国王们并不像古代的皇帝,他们若想向臣下增税,必须看民众的脸色。如果在和平时期,国王还能依靠权威适当地“敲打”一下民众,巧立名目增派税费,或适当调整既定的税收额度。但是,越是在战争时期,或王室用度特别紧张的时候,臣民们就会以约束国王为天职,给你分钱也可以,但必须是借的。频繁借款当然不行,所以要签署法令约束你,还要透过开议会来限制你。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室成员若不想受到缺钱的掣肘,就应该隐忍度日、减少消耗。而偏偏中世纪的国王们无力将山林沼泽归为己有,不能创办垄断企业,还个个都以骑士精神为己任,或以成为“大帝”为目标,王室间的竞相奢侈或战争纷争都需要金钱来驱动,国王们无力透过“节流”来遏制消费,就只能走“开源”的路子了。

侍女们为王室成员“晨洗”

三、英国国王的借贷对象

只会哭穷是没用的,要想成为优秀的“贷款人”,通常还需要有善于发现金主、笼络金主的眼光才行。国王给出的高额借贷利息能让他从众多对此感兴趣的资金方中“优中择优”,而且,国王还会适当给资金方超出利息的小费,以加强业务合作。比如,1294年,爱德华一世就支付了5000马克给意大利的里卡尔迪银行,以感谢他们为国王提供的忠诚服务。

富可敌国的里卡尔迪家族

从11世纪以来,意大利中北部的一些手工业城市不断繁荣,许多商人阶层积累了取之不尽的财富。在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愿意将闲散的资金让与西北欧的各路王室使用,以此拉近同王国的关系,既方便了两者间的贸易往来,又能透过借贷活动赚得利息,可谓一举两得。

13世纪末,巴尔迪和佩鲁齐银行甚至在伦敦开设了欧洲最大的分行。1318年,爱德华二世依靠两银行的支持,成功赶跑了对其不满的贵族的进攻。据称,当时爱德华二世的正常岁入只有区区3万英镑,但当时仅巴尔迪银行的可流动资金,就高达13万英镑之多,可谓富可敌国。

中世纪佛罗伦萨银行家

除了专业的银行家,精明的国王还开辟了另外几种可靠的借贷方式。

虽然英国国王同教会的关系一直不好,但教会还是成了国王们借贷的首要财源。在黑死病和百年战争期间,英国的羊毛出口量大大减少,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的英国工业走势疲软。这样一来,崇尚节欲和较少涉及工业的教士阶层便显得更加富有了。温彻斯特的主教波弗特曾向爱德华三世提供过巨额贷款,以支持英王的对法战争。

除了教士阶层以外,富有的犹太人也成了英王眼中的肥肉。与其他阶级不同,犹太人的放贷常常是被迫的,也就是强行贷款。犹太人在欧洲的生活饱受歧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逃往不列颠岛避难。这下倒好,英国国王们算是缠上了他们。他们为国王提供的贷款通常得不到纸面上规定的利润,假若胆敢有人不配合国王摊派的“借贷工作”,就有杀头的风险。

庭臣向国王介绍注资人

除此之外,英王还对起家于德意志北部的汉萨商人大有兴趣。英王为了笼络这群游商,获取资金和货物,通常会给予其在英国“便利交易”的待遇。也就是说,汉萨商人可以在英国享受关税豁免、便易行事、专馆住宿等特殊权益。正因如此,英王爱德华一世才能够在1299年的紧要关头向包括吕贝克、克隆等地的汉萨商人贷款500英镑。这些“救命钱”往往能够帮助国王们度过上至政变,下至财政危机的政治灾难。

在码头装卸货物的汉萨商人

文史君说

英国的财政赤字有多严重?据《剑桥欧洲经济史》统计,在12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历任英国国王中,财政收入不覆支出的竟高达7位。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普通人在经济状况不佳时就已能感受到诸多不便,更别提“死要面子”的各位国王们了。巧合的是,正是因为英国国王挥霍无度的不良传统,才造成议会一次又一次同国王决裂,由此才发展出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英国能最早步入近代社会,可能还真靠了国王们嗜财如命的天性吧。

参考文献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版。

赵轩艺:《中世纪中晚期英王借款活动及对商业的影响》,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